西部新勘探区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6
作者
张达景 [1 ]
刘金侠 [2 ]
邵志兵 [3 ]
雷鸣 [2 ]
贾庆素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关键词
油气资源; 有效烃源岩; 勘探区块; 含油气盆地; 西部新勘探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有效烃源岩发育为主线,从生、运、聚、保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影响油气成藏的油源条件、油气输导体系、时空配置关系和保存条件等要素,将中国石化西部新勘探区的油气资源潜力分为4类。其中,Ⅰ类区块9个,Ⅱ类区块24个,Ⅲ类区块20个,Ⅳ类区块17个。塔里木盆地的塔中和准噶尔盆地的准中等9个Ⅰ类区块,是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的重点地区,应加紧勘探,并建议积极探索Ⅱ类区块、综合研究Ⅲ类区块、舍弃Ⅳ类区块。
引用
收藏
页码:605 / 612+617 +6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油气意义 [J].
张满郎 ;
朱筱敏 ;
张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72-278
[12]   塔里木多旋回盆地与复式油气系统 [J].
何治亮 ;
毛洪斌 ;
周晓芬 ;
龚铭 ;
佘小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07-213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不整合面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陈建平 ;
查明 ;
柳广弟 ;
谷亚青 ;
张卫海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75-78+129
[1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构造与油气分布 [J].
刘银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12-15+14
[15]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J].
贾承造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3) :3-9+94
[16]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 [J].
赵靖舟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8-15+4+16-20
[17]   塔里木盆地成藏旋回初论 [J].
吕修祥 ;
张一伟 ;
金之钧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22) :2064-2066
[18]   准噶尔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预测(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40周年) [J].
杨文孝,况军,徐长胜 .
新疆石油地质, 1995, (03) :200-211+284
[19]   准噶尔盆地腹部高压和异常高压对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影响 [J].
王屿涛 ;
范光华 ;
蒋少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5) :1-7+117
[20]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异常地层压力与油气聚集 [J].
吴晓智,李策 .
新疆石油地质, 1994, (03) :2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