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海底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发育和流体活动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邸鹏飞 [1 ]
黄华谷 [2 ]
黄保家 [3 ]
何家雄 [2 ]
陈多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中海石油(中国)湛江分公司
关键词
麻坑; 泥底辟; 莺歌海盆地; 游离气渗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麻坑作为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标志,普遍分布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区和莺东斜坡带。莺歌海盆地单个麻坑面积5×8—24×26m2,坑深一般在0.5—6.7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为长条状,最大的面积达300×580m2,坑深为117m。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多期次活动和气藏中天然气等流体的向上运移和喷发有关。麻坑发育区常伴有泥火山形成。地震剖面上有古麻坑(被掩埋的麻坑)的发育,表明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冷泉流体的喷发。在同一渗漏通道内由同一泥底辟形成的2次麻坑表明历史时期发生了2次间歇性的泥底辟上侵活动。依据莺歌海盆地麻坑深度,估计向上渗漏导致麻坑形成的深部气藏中的游离气层厚约16—94m。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泥岩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 [J].
王欢 ;
王琪 ;
张功成 ;
张瑞 ;
郝乐伟 ;
马晓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 33 (02) :152-158
[2]   水合物层下伏游离气渗漏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实例分析 [J].
苏正 ;
曹运诚 ;
吴能友 ;
Lawrence MCathles ;
陈多福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12) :3124-3131
[3]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J].
金博 ;
刘震 ;
李绪深 .
地质科学, 2008, (04) :810-823
[4]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初探 [J].
李列 ;
宋海斌 ;
杨计海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4) :1244-1247
[5]   莺歌海盆地生物气成藏特征 [J].
杨计海 ;
易平 ;
黄保家 .
天然气工业, 2005, (10) :28-31+6
[6]   泥岩、页岩声速各向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邓继新 ;
史謌 ;
刘瑞珣 ;
俞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5) :863-869
[7]   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及其成因机制 [J].
解习农 ;
李思田 ;
胡祥云 ;
董伟良 ;
张敏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3) :247-256
[8]   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聚集 [J].
张启明 ;
刘福宁 ;
杨计海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 (02) :1-11
[9]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及资源前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家雄等, 2008
[10]  
Dongfang 1-1 gas field in the mud diapir belt of the Yinggehai Basin, South China Sea[J] . Wang Zhenfeng,Huang Baojia.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