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运移模式

被引:11
作者
金博 [1 ]
刘震 [2 ]
李绪深 [3 ]
机构
[1] 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解释研究中心
[2]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
关键词
泥-流体底辟; 底辟树型输导系统; 天然气运移模式; 中央凹陷带; 莺歌海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莺歌海盆地发育多期泥-流体底辟。底辟活动的多期性造成底辟区断裂和裂隙不断开启,输导天然气从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充注底辟两侧及周缘的砂体,在剖面上构成树形样式,称之为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底辟树型输导系统连通了浅层和中-深层的构造和岩性圈闭,是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构造及岩性天然气藏成藏的主要输导通道和样式,其相应运移方式分为能量保持型和能量释放型两种。本文提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发育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的地质模型,泥-流体底辟活动控制下的底辟树型输导系统及其运移模型是对伸展—转换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810 / 8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南海西部海域新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谢锦龙 ;
黄冲 ;
向峰云 .
地质科学 , 2008, (01) :133-153
[2]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J].
吴根耀 ;
矢野孝雄 .
地质通报, 2007, (07) :787-800
[3]   台湾岛以南海域新近纪的弧—陆碰撞造山作用 [J].
丁巍伟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程晓敢 ;
吴能友 .
地质科学, 2006, (02) :195-201
[4]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古新世以来多期活动的构造和年代学证据 [J].
张进江 ;
钟大赉 ;
桑海清 ;
周勇 .
地质科学, 2006, (02) :291-310+369
[5]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 [J].
卓勤功 ;
宁方兴 ;
荣娜 .
地质论评, 2005, (04) :416-422
[6]   DF1-1构造中深层天然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J].
张树林 ;
夏斌 ;
童传新 .
断块油气田, 2004, (06) :15-18+90
[7]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成因机制与天然气运聚 [J].
张敏强 ;
钟志洪 ;
夏斌 ;
李绪宣 ;
孙珍 ;
王良书 ;
王振峰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2) :118-125
[8]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带热流体活动对天然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J].
王振峰 ;
何家雄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4, (02) :203-210
[9]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 [J].
黄春菊 ;
陈开远 ;
李思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44-46
[10]   莺歌海盆地DF1-1底辟断裂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 [J].
殷秀兰 ;
李思田 ;
杨计海 ;
张启明 ;
童传新 .
地球科学, 2002, (04)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