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参与:类型、研究议题及展望

被引:29
作者
曹海林
赖慧苏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众环境参与; 反抗型参与; 政治型参与; 日常型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公众参与是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中国公众环境参与历经40多年,学界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已有文献的梳理,能够展现中国公众环境参与和相关研究的整体图景,为从公众的角度推动环境治理现代化转变提供研究参考。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公众环境参与的内涵、发展和研究特征,并将其总结为反抗型、政治型和日常型参与三个理想类型,为理解不同的参与表现提供了参考框架。文献梳理发现:中国公众环境参与的动机普遍为利益获取、维护公民权益和维护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后两种取向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凸显;影响公众环境参与的因素主要有信任因素、人口统计因素、环境知识、风险感知以及媒介使用等变量,其中信任因素和公众环境意识呈正相关,环境知识、风险感知以及媒介使用三者在影响公众环境行为方面具有强关联性,但人口统计因素和信任因素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影响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公众环境参与面临政府主导型环境治理模式和市场的"失灵"以及公众自身能力不足等多重困境;可以从构建多主体、多形式的环境治理模式,为公众赋能和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寻找优化路径。既有研究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也为多元参与环境治理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基础。互联网和环境实践的发展赋予学术研究新的命题,学界应更加关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性研究、公众平台和线上环境行为研究以及时空比较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1 条
[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M].朱狄敏.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2]  
生态公民.[M].徐梓淇.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978-7-214-12135-6
[3]  
社会风险不平等研究.[M].姚伟;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M].崔浩.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978-7-5112-3302-8
[5]  
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M].洪大用;肖晨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978-7-300-16438-0
[6]  
生态文明与中国生态治理模式创新.[M].洪富艳; 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7]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机理研究.[M].王凤; 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8]  
环境政策创新.[M].夏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9]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 Strengths; Weaknesses; and Lessons Learned.[J].Bert Enserink;Mariachiara Albert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6, 1
[10]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Status Quo and Mode Innovation [J].
Chen, Mei ;
Qian, Xin ;
Zhang, Longjiang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5, 55 (03) :52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