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中国适宜于非粮能源植物生产的土地概念、分类和发展战略
被引:2
作者:
谢光辉
[1
,2
]
段增强
[3
,2
]
张宝贵
[3
,2
]
佟东生
[4
,2
]
王林风
[5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5] 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
关键词:
能源植物;
农用地;
边际土地;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16.2 [植物能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社会不允许错失生物质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和促进地区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天赐良机,也不能接受其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任何不良影响。本研究在总结能源植物土地利用坚持非粮和生态保护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大量土地撂荒、闲置和污染表明能源植物生产用地前景广阔。其次论证了我国应确立"以粮为纲、粮能并举"的土地利用方针,优化土地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走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能源和保护生态的多赢路线。最后确定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土地(宜能非粮地)的定义,讨论了宜能非粮地的污染超标、撂荒闲置、低等级、未利用、多用途增值和自然系统等非粮特征,将其分为宜能非粮耕地、宜能园地、宜能林地、宜能荒草地、宜能交通运输绿化用地、宜能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宜能土地等7大类。据此建议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的非粮和宜能的相关具体指标,以确定宜能非粮地的分级、面积和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