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坝气田雷口坡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10
作者
朱萌 [1 ]
王兴志 [1 ]
张帆 [1 ]
尹宏 [2 ]
蒲俊伟 [3 ]
张本健 [2 ]
陈波 [3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3]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
关键词
中坝气田; 雷口坡组;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坝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颗粒型白云岩和晶粒型白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储层内部鸟眼孔、生物体腔孔、晶间孔和粒间孔等原生孔隙在经过压实压溶作用、多期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等胶结作用后基本消失。表生期和埋藏期的溶蚀作用决定了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藻黏结"格架"溶孔和晶间溶孔等次生孔隙的形成。而多期白云石、石英和碎屑物质的胶结和充填作用又导致这些次生孔隙大幅缩小,局部消失,最终在构造破裂作用的影响下,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与油气.[M].田在艺;张庆春著;.地质出版社.1997,
[12]  
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M].冯增昭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