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条款的反思与解释 以类型化原理为中心

被引:89
作者
蒋舸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不正当竞争; 一般条款; 网络条款; 类型化; 认知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反不正当竞争法》引入的网络条款旨在评价网络竞争行为的正当性。但该条款在解释论上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难堪重任。困境的根源在于方法论研究之欠缺,即立法者未曾反省类型化原理就盲目选择了案例群类型化的修法进路。类型化的合理性基础在于通过更精细的认知模型来降低决策成本,因此只有当建立精细认知模型的社会收益高于成本时,类型化方为恰当。网络条款并不满足该条件。我们应当对网络条款予以限缩解释,将其适用范围控制在文本无歧义的范围内。针对网络条款无法评价的网络竞争行为,首先应当对既有的成熟类型化条款予以功能主义解释;其次应在必要时审慎制定新类型化规则;最后可以承认适用一般条款评价少量行为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202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二选一”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 [J].
焦海涛 .
财经法学, 2018, (05) :78-92+117
[4]   网络干扰行为的竞争法规制——“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的检讨与修正 [J].
宋亚辉 .
法商研究, 2017, 34 (04) :91-100
[5]   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议案的几点建议 [J].
李德成 .
中国律师, 2017, (04) :82-84
[6]   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中的实用主义批判 [J].
焦海涛 .
中国法学, 2017, (01) :150-169
[7]   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修改建议 [J].
郑友德 ;
张钦坤 ;
李薇薇 ;
伍春艳 .
知识产权, 2016, (06) :3-22
[8]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模式 [J].
吴峻 .
法学研究, 2016, 38 (02) :134-153
[9]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民法视角 [J].
薛军 .
人民司法(应用), 2016, (04)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