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88
作者
王竹
杨文钰
吴其林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套作大豆; 玉米株型; 光合特性; 解剖结构;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32 [马铃薯(土豆)];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阴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502 / 15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方丘陵地区旱地新三熟麦/玉/豆高效栽培技术 [J].
杨文钰 ;
张含彬 ;
牟锦毅 ;
任万军 ;
雍太文 ;
李兴佐 ;
陈平 ;
陈文 .
作物杂志, 2006, (05) :43-44
[2]   关于发展南方大豆生产的探讨 [J].
赵政文 .
作物研究, 2006, (01) :26-29
[3]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效应 [J].
刘景辉 ;
曾昭海 ;
焦立新 ;
胡跃高 ;
王莹 ;
李海 .
作物学报, 2006, (01) :125-130
[4]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J].
赵团结 ;
盖钧镒 ;
李海旺 ;
邢邯 ;
邱家驯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1) :29-37
[5]   带状间套作的理论和技术 [J].
杜心田 .
河南农业科学, 1999, (11) :3-4
[6]   扁茎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种质改良研究 Ⅰ.中国扁茎大豆群体条件下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 [J].
张桂茹 ;
杜维广 ;
陈怡 ;
栾晓燕 ;
满为群 ;
谷秀芝 .
大豆科学, 1999, (02) :41-45
[7]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的发现 [J].
韩天富 ;
盖钧镒 ;
王金陵 ;
周东兴 .
作物学报, 1998, (02) :168-171+258
[8]   发展我国南方大豆生产的重要意义与对策 [J].
郭庆元 .
大豆通报, 1993, (Z2) :20-22
[9]   夏大豆光合速率与叶龄及水肥条件的关系 [J].
李永孝 ;
丁发武 ;
李佩珽 ;
王法宏 ;
崔如 ;
赵经荣 .
大豆科学, 1992, (01) :36-42
[10]   大豆茎组织解剖性状与耐阴性的关系 [J].
兴红 ;
傅生华 ;
刘凡值 ;
梁慕勤 .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0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