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与土壤发育

被引:9
作者
王长荣,顾也萍
机构
关键词
地质环境,土壤发育,晚更新世,淮北平原;
D O I
10.14182/j.cnki.1001-2443.1995.02.013
中图分类号
P534.631 [];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安徽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的演变,及其相关沉积物的特征;并从成土母质、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等成土因素的差异,探讨淮北平原土壤的发育和分布规律。),晚更新统有关钻孔孢粉组合分析表明,早期属针叶林为主针润混交林草原景观(表1);中期为疏林草原景观;晚期属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草原景观,并多处发现淮河诺氏古菱齿象和杨氏水牛化石,反映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冷、暖波动,温湿、干凉交替。晚期末,因海平面下降,气候转冷,本区为一剥蚀区缺失沉积。进入全新世,因地壳继续轻度抬升,淮河各支流下切,形成由上更新统组成的河间阶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用稳定同位素探讨土壤及钙质结核的碳酸盐来源 [J].
张民,龚子同 .
土壤, 1994, (02) :65-69+94
[2]  
砂姜黑土综合治理研究[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俊民主编, 1988
[3]  
机械耕作条件下的土壤改良[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980
[4]  
安徽淮北平原土壤[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安徽省水利局勘测设计院,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