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海区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演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15
作者
李保华
赵泉鸿
陈民本
翦知湣
汪品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台北,,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演化; 古海洋环境; 晚第四纪; 南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南沙海区 1795 7和 1795 8两柱状样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 ,首次揭示了南海晚第四纪以来较长时间尺度上 (0 - 80 0 ka BP)存在 δ1 8O11期 (约 40 0 ka BP)开始的粉红色 Globigerinoides ruber大量出现和 Globigerinarubescens较高相对丰度 ,δ1 8O5 e期 (约 12 0 ka BP)的粉红色 Globigerinoides ruber绝灭 ,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大量出现 ,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左旋型分子绝对优势开始 ,和 δ1 8O4/ 5期界线附近 (约 80 ka BP)的 Globo-quadrina conglomerata绝灭等三次浮游有孔虫演化事件。南沙与南海北部及西北太平洋等海区的浮游有孔虫演化事件对比表明 :南沙海区在 40 0 ka BP开始海水温跃层相对较深 ;至 δ1 8O5 e期时 ,受西北太平洋中层水加强的影响、南沙海水温跃层变浅 ;在 δ1 8O5 e至 4/ 5期界线这段时期内与西北太平洋水体交换比较自由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冰期时的中国海——研究现状与问题 [J].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0, (02) :111-124
[2]   南海北部末次冰消期及快速气候回返事件 [J].
王律江,卞云华,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4, (01) :1-12
[3]   十三万年来南海北部陆坡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J].
汪品先 ;
闵秋宝 ;
卞云华 ;
冯文科 .
地质学报, 1986, (03) :215-225
[4]   冲绳海槽南部20ka来深水底栖有孔虫的古海洋学记录 [J].
翦知湣 ;
陈荣华 ;
李保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67-473
[5]   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的浮游有孔虫与古海洋学事件 [J].
李保华,赵泉鸿 ;
王永吉 ;
翦知  ;
陈荣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4) :90-98
[6]  
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张明书等著, 1989
[7]  
An alternative astronomical calibration of the lower Pleistocene timescale based on ODP Site 677[J] . N. J. Shackleton,A. Berger,W. R. Peltier.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E . 1990 (4)
[8]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biostratigraphy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ompson,PR,Sciarrillo,JR. Nature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