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工林的结构特征及林分改造对策

被引:6
作者
戴朝晖 [1 ]
叶永昌 [2 ]
朱剑云 [2 ]
刘颂颂 [2 ]
苏志尧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2] 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林; 林分结构; 林分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6 [林分改造];
学科分类号
090704 ;
摘要
对广东省大岭山桉树、马尾松、马占相思三种人工林进行样方调查,分析了林分结构特征并提出林分改造对策。三种人工林的立木密度分别为1 268,2 232,1 524株/hm2,随着径级的增大,立木数减少。群落种群的频度级分布均为A>B>C>D=E=0。垂直结构明显,层间植物种类多,林下植被丰富。除草本层外乔木层、灌木层和层间植物这三个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比较接近,而且和自然条件下的广东亚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基本相符。林分结构特征表明三种人工林受到的人为干扰少,林分改造效果较明显,从演替的角度看,这三种林分有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展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三种乡土树种在二种林分改造模式下的生理生态比较 [J].
蔡锡安 ;
彭少麟 ;
赵平 ;
刘惠 ;
饶兴权 .
生态学杂志, 2005, (03) :243-250
[2]   大屏障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 [J].
杨加志 ;
苏志尧 ;
陈北光 ;
许月明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89-92
[3]   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的现状植被及林分改造对策 [J].
杨加志 ;
苏志尧 ;
许月明 .
生态科学, 2004, (02) :144-146+153
[4]   人工促进马尾松林天然更新技术 [J].
蓝肖 ;
黄大勇 ;
曹艳云 ;
邱如文 ;
林建新 ;
吴耀军 .
广西林业科学, 2003, (04) :188-190
[5]   广州帽峰山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J].
张璐 ;
林伟强 ;
陈北光 ;
苏志尧 ;
谢正生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3) :53-56
[6]   广州白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尾松林分改造效果的初步评价 [J].
古炎坤 ;
谢正生 ;
苏志尧 ;
陈北光 ;
周大珠 ;
谭瑞金 ;
林书豪 ;
李炳球 .
广东林业科技, 2002, (04) :11-17
[7]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J].
李翠环 ;
余树全 ;
周国模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3) :101-105
[8]   马占相思人工林温湿效应的时空动态 [J].
彭少麟 ;
申卫军 ;
戴智明 ;
林永标 ;
任海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04) :277-283
[9]   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技术的研究 [J].
吕勇 ;
汪新良 ;
饶兴旺 ;
刘鹏 .
林业资源管理, 2000, (06) :30-36
[10]   低价值林分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J].
李铁民 ;
杨静 .
山西林业科技, 1999, (04)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