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博公民”到“空间分形”:赛博空间视域中的美学框架及话语流变

被引:7
作者
裴萱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文学院
[2] 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审美对象; 差异性; 碎片化; 仿像; 审美客体; 赛博空间; 美学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J01 [艺术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正>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空间转向"和空间理论逐步成为哲学和其他人文社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学科互涉、知识播撒和文化研究的语境中,空间理论出场的合法性源自对长期以来对"时间——历史"知识模式的反思与调整,以及对空间本体生成性与实践性的理论确证。空间压缩、空间批判、空间政治、空间生产、空间表征、第三空间、主体空间、异质空间、审美空间等关键词都构成了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美学:从形态出发还是从主义出发 [J].
王建疆 .
学术月刊, 2011, 43 (12) :93-100
[2]   网络审美资源的技术美学批判 [J].
欧阳友权 .
文学评论, 2008, (02) :47-51
[3]   论美学形态 [J].
陈伟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1) :34-41
[4]  
今日先锋.[M].蒋原伦;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  
感性的诗学.[M].杨大春著;.人民出版社.2005,
[6]  
为承认而斗争.[M].(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著;胡继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现代生活的英雄.[M].(美)琳达·诺克林(LindaNochlin)著;刁筱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  
知觉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学结论.[M].(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王东亮译;.三联书店.2002,
[9]  
时尚的哲学.[M].(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费勇;吴〓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10]  
混沌七鉴.[M].[美]约翰·布里格斯(JohnBriggs);[英]F·戴维·皮特(F.DavidPeat)著;陈忠;金纬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