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用自交系茎节抗折强度分析

被引:10
作者
穆春华
孟昭东
张发军
汪黎明
李文才
孙琦
丁照华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茎节; 抗折强度;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9.02.010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采用新的玉米茎节抗折强度测定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常用自交系的茎节抗折强度及其与株高、穗位高、去鞘茎粗、带鞘茎粗及叶鞘厚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抽雄后6d不同自交系间茎节抗折强度呈现极显著差异;抽雄后6d带鞘茎节抗折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及地上第3节茎粗显著不相关,而与折断处去鞘茎粗、带鞘茎粗和叶鞘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抽雄后6d带鞘茎节抗折强度受折断处带鞘茎粗的直接影响,去鞘茎粗和叶鞘厚度对带鞘节抗折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其对带鞘茎粗的直接作用而间接实现。抽雄后6d的叶鞘贡献率要高于抽雄后15d,6d时叶鞘贡献率的变异幅度较大;带鞘茎节抗折强度的变异幅度低于去鞘茎节抗折强度。育种上抗茎折材料的选择应注重穗位以上茎节粗度及叶鞘厚度两个性状。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43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茎秆质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J].
向振凡 ;
霍仕平 ;
张兴端 ;
晏庆九 ;
张健 ;
张芳魁 ;
余志江 ;
彭方明 ;
熊闻霞 ;
陈克富 .
玉米科学, 2007, (01) :44-47
[2]   玉米抗倒伏性指标及其模拟研究 [J].
李得孝 ;
员海燕 ;
周联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53-56
[3]   小麦品种茎秆质量的初步研究 [J].
王勇 ;
李朝恒 ;
李安飞 ;
李晴祺 .
麦类作物学报, 1997, (03) :28-31
[4]   玉米自交系抗倒伏鉴定研究 [J].
贾志森 ;
白永新 .
作物品种资源, 1992, (03) :30-32
[5]   玉米茎秆抗倒特性的解剖研究 [J].
王群瑛 ;
胡昌浩 .
作物学报, 1991, (01) :70-75+82
[6]   玉米抗倒性与茎秆显微结构的关系 [J].
王立新 ;
郭强 ;
苏青 .
植物学通报, 1990, (03) :34-36
[7]  
玉米抗倒性指标及其遗传研究[D]. 李得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8]  
作物的形态与机能[M]. 农业出版社[日]北条良夫 编, 1983
[9]  
The effects of weather, seed rate and cultivar on lodging and yield in winter wheat[J] . D. L. Easson,E. M. White,S. J. Pickles.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1993 (2)
[10]  
Association between certain stalk traits related to lodging and grain yield in maize ( Zea mays L.)[J] . T. P. Singh.Euphytica . 197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