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型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状态驱动因子——以太湖为例

被引:12
作者
叶春 [1 ]
李春华 [1 ]
王秋光 [1 ,2 ]
陈小刚 [1 ]
机构
[1] 湖泊工程技术中心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驱动因子; 生态退化; 生态系统健康; 湖滨带;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和改善水环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由于防洪需要,我国许多湖泊在湖滨带中修建了防洪大堤,防洪大堤对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影响还缺乏研究,识别引起大堤型湖滨带生态健康退化的驱动因子是开展湖滨带生态修复的必要前提。针对太湖湖滨带的特点,在定性筛选了太湖主体营养状态、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通量、岸带类型、风浪强度4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相关系数法"进行驱动因子识别,2种方法确定的驱动因子个数均为3个,且3者的驱动力大小排序也相同,即太湖主体营养状态>岸带类型>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通量。3个驱动因子对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均为负效应,也即太湖主体的营养状态综合指数越高、入湖河流污染负荷通量越重、岸带状况越差,湖滨带生态系统也就越不健康。另外,从统计方法的角度解释了"风浪强度"没有入选为驱动因子的原因;澄清了现阶段环境学、生态学领域对"驱动因子"识别方法的误解及不足之处。研究结果为大堤型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3681 / 36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2009年环太湖入出湖河流水量及污染负荷通量
    燕姝雯
    余辉
    张璐璐
    徐军
    王振平
    [J]. 湖泊科学, 2011, 23 (06) : 855 - 862
  • [2] 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刘可群
    陈正洪
    周金莲
    刘敏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03) : 326 - 332
  • [3] 回归分析方法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评述
    张菁
    马民涛
    王江萍
    [J]. 环境科技, 2008, 21(S2) (S2) : 40 - 43
  • [4] 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刀諝
    周丰
    郭怀成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5) : 207 - 213
  • [5] 五里湖湖滨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聚类法评价
    郑焕春
    张光生
    成小英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4) : 403 - 407
  • [6] 入湖污染河流对受纳湖湾水质的影响
    金相灿
    辛玮光
    卢少勇
    胡小贞
    邓义祥
    李英杰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4) : 52 - 56
  • [7]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
    刘伟龙
    胡维平
    陈永根
    谷孝鸿
    胡志新
    陈宇炜
    季江
    [J]. 生态学报, 2007, (01) : 159 - 170
  • [8] 标准化系数与偏相关系数的比较与应用
    王海燕
    杨方廷
    刘鲁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 150 - 155
  • [9]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李传哲
    于福亮
    刘佳
    鲍卫锋
    杜子芳
    [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4) : 36 - 40
  • [10] 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拟评估的初步研究[J]. 赖格英,于革,桂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