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间粒度下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差异

被引:14
作者
冀亚哲
张小林
吴江国
李红波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空间粒度; 概率矩阵; 镇江市;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3.05.001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05 ; 070501 ;
摘要
研究目的:对因空间粒度变化导致的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差异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GIS,概率矩阵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结果:采用中心属性原则所得到的4种空间粒度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势景观类型对空间粒度变化不敏感;空间粒度增加的过程中,各景观类型主要流向为耕地,显示耕地景观的基质特性,其他景观类型则镶嵌其中;景观水平上,景观破碎度减小,景观的空间连接性上升,景观要素类型空间分布不均衡,优势斑块类型的比例上升,其他斑块类型的优势度下降,斑块分布更为分散;中心值原则保证各景观类型组分与现状图保持基本一致。在类型水平上,景观基质(耕地)面积上呈增大、空间上呈连片的趋势;景观廊道表现为连通性降低、逐渐被分割。研究结论:景观格局指数对空间粒度变化的响应不同,景观类型对空间粒度变化的响应也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2+1 +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空间粒度变化对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J].
申卫军 ;
邬建国 ;
林永标 ;
任海 ;
李勤奋 .
生态学报, 2003, (12) :2506-2519
[22]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J].
赵文武 ;
傅伯杰 ;
陈利顶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326-333
[23]   生态学中的尺度及尺度转换方法 [J].
吕一河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1, (12) :2096-2105
[24]   土地利用数据尺度转换的精度损失分析 [J].
杨存建 ;
刘纪远 ;
张增祥 ;
王长有 .
山地学报, 2001, (03) :258-264
[25]   基于1 km格网的空间数据尺度效应研究 [J].
刘明亮 ;
唐先明 ;
刘纪远 ;
庄大方 .
遥感学报, 2001, (03) :183-190+243
[26]   从第十五届美国景观生态学年会看当前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热点和前沿 [J].
李秀珍 .
生态学报, 2000, (06) :1113-1115
[27]   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 [J].
张金屯 ;
邱扬 ;
郑凤英 .
山地学报, 2000, (04) :346-352
[28]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J].
肖笃宁 ;
李秀珍 .
地理科学, 1997, (04) :69-77
[29]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