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被引:60
作者
袁东海
王兆骞
陈欣
郭新波
张如良
机构
[1] 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2] 浙江省兰溪市水土保持监督站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农作系统; 红壤坡耕地; 推移质; 悬移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1.04.018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 6种不同农作措施下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 ,结果表明 :同顺坡农作措施相比 ,其它农作措施均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 ,休闲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2 .8% ,减少泥沙流失量 85 .0 2 % ;等高土埂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70 .2 0 % ,减少泥沙流失量 95 .0 4 % ;水平草带能减少径流流失 3 2 .3 3 % ,减少泥沙流失量 4 5 .88% ;水平沟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 4 5 .6% ,减少泥沙流失量 63 % ;等高农作能减少径流流失 5 6.3 3 % ,减少泥沙流失量 87.70 %。等高土埂、等高农作、休闲处理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优于水平草带和水平沟处理 ;泥沙流失除等高土埂和等高农作以外 ,其它处理均是推移质流失量大于悬移质流失量 ;径流流失和泥沙流失主要集中在 5~ 8月份 ,约占全年流失总量的 80 %以上。影响径流和泥沙流失的主要因素为降雨量、降雨侵蚀力、植被覆盖度等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红壤丘陵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整治对策 [J].
曹学章,张更生 .
农村生态环境, 1995, (04) :45-48
[2]   水平沟耕作在不同坡度上的水土保持效应 [J].
林和平 .
水土保持学报, 1993, (02) :63-69
[3]   坡耕地不同地面覆盖的水土流失试验研究 [J].
刘元保 ;
唐克丽 ;
查轩 ;
史瑞云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0, (01) :25-29
[4]  
植物生态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云南大学生物系 编, 1980
[5]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