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农村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3
作者
陈友华
机构
[1]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农村地区; 旅游开发模式; 土地流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和着力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由此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菅平方式""麻绩方式""浪合村方式""黑姬方式"和"第三部门方式";在我国,同样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如"栾川模式""婺源模式""宁波模式""贵州模式"以及"梦泉(村)模式""潘垫(村)模式"等。从中可以看到两国的模式各有特色,最大区别则在于土地利用问题和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日本政府和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允许多元化的开发主体的介入,特别是对以往的"土地规制"采取了"缓和"措施,由此加快了农村地区旅游开发的进程。而我国,目前开始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激活了土地市场与地区经济。由此可见两国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营模式研究.[D].许孝媛.南昌大学.2012, 12
[2]   旅游景区市场化运作对目的地社区的影响评析——“凤凰模式”的个案研究 [J].
王凯 .
热带地理, 2006, (01) :70-74
[3]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彭德成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