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22
作者
张恒庆
安利佳
祖元刚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大连
[2]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大连
[3]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哈尔滨
关键词
红松; RAPD; 遗传变异;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346 [生态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 ,研究了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林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分布规律。 1 6个 1 0bp长度的随机引物在 8个实验样地内 72个个体中共检测了 96个位点 ,其中 5 5个是多态位点。在种水平上 ,红松的多态位点比率为P =5 8.5 1 % ;Nei′s遗传变异指数为H =0 .2 86 8;Shannon′s指数为I =0 .36 5 4,所有的变异中 ,有 92 .47%的变异存在于样地内 ,7.5 3%的变异存在于样地间。根据各遗传多样性在不同样地的分布 ,初步探讨了红松遗传变异水平与其种群发生及生境的相互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红松RAPD实验中各组成成份含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J].
张恒庆 ;
安利佳 ;
祖元刚 .
植物研究, 1999, (02) :63-68
[2]   天然红松混交林的演化史 [J].
马建路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5) :67-71
[3]   红松天然更新对动物的依赖性──一个排除动物影响的球果发芽实验 [J].
陶大立,赵大昌,赵士洞,郝占庆 .
生物多样性, 1995, (03) :131-133
[4]   红松的地理分布 [J].
马建路 ;
庄丽文 ;
陈动 ;
李景文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2, (05) :40-48
[5]   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J].
钟章成 .
生态学杂志, 1992, (01) :6-10
[6]   红松群体内和群体间同工酶变异的研究 [J].
杨一平 ;
王述礼 ;
尹瑞雪 .
林业科学, 1989, (03) :201-208
[7]  
松树[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汪企明著, 1994
[8]  
红松林[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编著, 1980
[9]  
Direct evidence for biased gene diversity estimates from dominant randon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ingerprints .2 Isabel N,Beaulicu J,Theriault P and Bousquet J. Molecular Ecolog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