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微地貌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艳军
易朝路
胡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绒布河谷; 冰碛土柱; 形成条件; 动力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1 [流水地貌学、湿润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上游东侧新冰期的侧碛垄坡面上发育有高度2.52~17.98m的土柱,分布范围在0.2km2左右.根据激光测距仪和DGPS测量、DEM和GIS空间分析,得到土柱及其坡面的形态参数;结合地貌特征,将这种局部地区特殊微地貌体发育过程划分为孕育期、成熟期及消亡期三个发育阶段.初步认为,冰碛土柱的发育与侧碛垄坡度、日温差、降水的季节分布及冰川风、山谷风有关.冰碛土柱是冻融作用、流水侵蚀作用、重力崩塌及风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局地地形和气候因素对冰碛土柱的演化作用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96 / 7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河谷地面风特征的初步分析 [J].
马舒坡 ;
周立波 ;
王维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2) :189-198
[2]   珠峰绒布河谷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及湍流通量变化 [J].
冯健武 ;
刘辉志 ;
邹捍 ;
李爱国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44-1253
[3]   珠峰绒布河谷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J].
朱凌云 ;
张美根 ;
马舒坡 ;
李鹏 ;
邹捍 ;
李爱国 .
高原气象, 2007, (06) :1208-1213
[4]   珠峰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及近地层能量交换分析 [J].
李茂善 ;
戴有学 ;
马耀明 ;
仲雷 ;
吕世华 .
高原气象, 2006, (05) :807-813
[5]   土壤侵蚀临界坡度研究进展 [J].
彭华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 (02) :30-32
[6]   坡面土壤侵蚀临界坡度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J].
胡世雄 ;
靳长兴 .
地理学报, 1999, (04) :61-70
[7]   坡面溅蚀发生过程及其与坡度关系的模拟研究 [J].
张科利 ;
细山田健三 .
地理科学, 1998, (06) :561-566
[8]   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 [J].
靳长兴 .
地理研究, 1996, (03) :57-63
[9]   坡面承雨强度和土壤侵蚀临界坡度的理论探讨 [J].
李全胜,王兆骞 .
水土保持学报, 1995, (03) :50-53
[10]   论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 [J].
靳长兴 .
地理学报, 1995, (03) :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