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刘燕萍
高人
杨玉盛
尹云锋
马红亮
薛丽佳
机构
[1]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黑碳; 土壤有机碳; 矿化;
D O I
10.13758/j.cnki.tr.2011.05.017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热解温度分别为350℃(T350)、600℃(T600)和850℃(T850),研究了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制备的黑碳在15℃和25℃培养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分解速率快,后期缓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1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CO2释放速率下降趋势逐渐降低,CO2释放速率相对值的大小随着培养温度的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添加黑碳后土壤CO2-C累计量均是T350>T600>T850,T350土壤CO2-C累计量最高分别为415.26 mg/kg和733.82 mg/kg。添加不同黑碳后,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63 / 7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 [J].
潘根兴 ;
张阿凤 ;
邹建文 ;
李恋卿 ;
张旭辉 ;
郑金伟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4) :394-400
[2]   长期施肥潮土在玉米季施肥初期的有机碳矿化过程研究 [J].
陈吉 ;
赵炳梓 ;
张佳宝 ;
沈林林 ;
张辉 ;
钦绳武 .
土壤, 2009, 41 (05) :719-725
[3]   黑碳在杉木人工林土壤不同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研究 [J].
尹云锋 ;
杨玉盛 ;
高人 ;
郭剑芬 ;
马红亮 ;
邱敬 ;
李又芳 .
土壤, 2009, 41 (04) :625-629
[4]   土壤中黑碳的表面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研究 [J].
章明奎 ;
王浩 ;
郑顺安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9, 35 (03) :278-284
[5]  
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 刘玉学,刘微,吴伟祥,钟哲科,陈英旭.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6]   黑碳对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吸收与淋失的影响 [J].
刘世杰 ;
窦森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1) :79-82
[7]   祁连山中部四种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J].
吴建国 ;
艾丽 ;
苌伟 .
生态学杂志, 2007, (11) :1703-1711
[8]   黑碳制备的不同热解温度对其吸附菲的影响 [J].
吴成 ;
张晓丽 ;
李关宾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7, (01) :125-128
[9]   黑碳在土壤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J].
张旭东 ;
梁超 ;
诸葛玉平 ;
姜勇 ;
解宏图 ;
何红波 ;
王晶 .
土壤通报, 2003, (04) :349-355
[10]  
Microbial mineraliza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black carbon: Dependency on degree of thermal alteration[J] . Sander Bruun,Erik S. Jensen,Lars S. Jensen.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