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情的充要条件——纳斯鲍姆同情观研究

被引:2
作者
左稀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同情;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纳斯鲍姆; 评价性判断; 移情; 痛苦;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4.02.009
中图分类号
B82-0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纳斯鲍姆持有一种认知主义的情感观,认为情感通常具有一个意向性对象,并包含关于这个对象的评价性信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情感,同情必然也包含一些认知性的因素,纳斯鲍姆将它们归结为三个评价性判断,即关于苦难的严重性判断、关于苦难的不应得判断和一种幸福论的判断。在她看来,这三个评价性判断既是同情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同情产生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必要因素,移情对同情而言只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重要向导,任何特定的生理感觉都不可能成为同情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精神的痛苦被视为评价性思想的感情特征,由于它本身不具备概念上的独立性,因此并不构成评价性判断之外的另一个必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Compassion and Beyond [J].
Crisp, Roger .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2008, 11 (03) :233-246
[2]   EMPATHY AND UNIVERSALIZABILITY [J].
DEIGH, J .
ETHICS, 1995, 105 (04) :743-763
[3]  
道德情操论.[M].(英)斯密(Smith;A.)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  
朝霞.[M].(德)尼采(Nietzche; F. W.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道德奠基.[M].(法)弗朗索瓦·于连(FrancoisJullien)著;宋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爱弥儿.[M].(法)卢梭(J.J.Rousseau)著;李平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修辞学.[M].(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