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客观性的重新解读

被引:5
作者
周千淇
机构
[1] 重庆邮电大学
关键词
证据客观性; 信息; 载体; 证据运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3 [证据制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我国诉讼法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证据客观性的问题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长久以来围绕着证据是否掺入了主观因素而使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主观气息,证据的绝对客观化是否是纯粹的理想状态等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聚讼不已。鉴于此,本文在剖析现有证据客观性相关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了证据客观性的内在基础和外延界分,尝试从事实信息和载体的客观性重新构建证据客观性理论,以期为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提供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证据概念与形式问题研究——以事实信息理论为视角 [J].
周千淇 .
法律适用, 2013, (08) :51-56
[2]   中国古代“据众证定罪”证据规则论 [J].
祖伟 .
当代法学, 2012, 26 (01) :71-77
[3]   论案件事实信息的法律属性 [J].
邱业伟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133-136
[4]   论“以事实为根据”——兼谈证据客观性和证明标准 [J].
刘涛 ;
朱颖 .
社会科学研究, 2002, (01) :92-95
[5]   论证据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J].
吴家麟 .
法学研究, 1981, (06) :11-16
[6]  
论刑事证据排除[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葛玲, 2011
[7]  
证据法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吴高庆, 2010
[8]  
案件检查证据运用[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李萍, 2008
[9]  
论证据与事实[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毛立华, 2008
[10]  
刑事证据法专论[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陈立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