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东一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14
作者
王苗 [1 ,2 ]
廖远涛 [1 ,2 ]
邓大飞 [1 ,2 ]
蒲美玲 [3 ]
余江浩 [1 ,2 ]
刘杰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3] 中国石化股份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东一段; 南堡凹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2.04.004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东一段储层物性特征和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从沉积作用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的控制和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特征的关系2个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物源区、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决定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沉积相带和物性资料综合分析表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浊积扇水道3种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最好,为有利储层。在沉积微相内部,识别出复合反韵律型和均质韵律型2种储层物性模式,其中均质韵律型储层物性模式更有利于形成良好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表现在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3个方面,其中溶蚀作用形成大量粒间溶孔,有效改善了储层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7+112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南堡凹陷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姜华.中国地质大学.2009, 10
[2]   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有效性 [J].
王健 ;
操应长 ;
刘惠民 ;
贾光华 ;
王天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4) :21-24+34+112
[3]   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J].
才巨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3) :24-28+112
[4]   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为例 [J].
高建刚 ;
赵红兵 ;
严科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3) :34-37+41+113
[5]   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与评价——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 [J].
徐安娜 ;
董月霞 ;
韩大匡 ;
姚逢昌 ;
霍春亮 ;
汪泽成 ;
戴晓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41-551
[6]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J].
管红 ;
朱筱敏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4) :22-26+32
[7]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J].
冯娟萍 ;
李文厚 ;
欧阳征健 ;
余芳 ;
曹红霞 ;
赵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3) :417-424
[8]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J].
徐安娜 ;
郑红菊 ;
董月霞 ;
汪泽成 ;
殷积峰 ;
严伟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37-443
[9]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徐旭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365-370
[10]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张琴 ;
朱筱敏 ;
钟大康 ;
宋刚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49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