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13
作者
才巨宏
机构
[1]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开发中心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 沙三段—沙二段; 特稠油油藏; 草4块; 乐安油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1.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隔层和夹层对特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是影响该单元特稠油构造-地层油藏开发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区沙三段—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储层分布的主体相带。储层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砂体连通性较好。隔层和夹层主要为沉积成因,纵向上沙三段隔层和夹层较沙二段不发育,构造高部位因剥蚀造成隔层缺失,水下分流河道部位因冲刷造成隔层不发育。隔层和夹层的平面、垂向分布特征对特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具有直接影响,沙三段2和3小层的顶底隔层发育,其内部的夹层不发育,应作为主要的提高采收率热采层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112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高尚堡深层北区沙三段二、三亚段沉积特征与砂体结构 [J].
王友净 ;
宋新民 ;
顾斐 ;
陈能学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2) :14-16+111
[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 [J].
于翠玲 ;
林承焰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4) :15-18+22+111
[3]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三角洲沉积特征 [J].
董贵能 ;
姜在兴 ;
张本琪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3) :22-25+112
[4]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析 [J].
单敬福 ;
纪友亮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4) :95-100
[5]   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J].
贾光华 ;
李秀华 ;
李小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6) :16-18+30
[6]   东营凹陷古构造对下第三系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J].
马丽娟 ;
解习农 ;
任建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64-66+89
[7]   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 [J].
杨少春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53-56+5
[8]   东营三角洲的古流向研究 [J].
范代读 ;
邱桂强 ;
李从先 ;
丛友滋 ;
杨积增 .
石油学报, 2000, (01) :29-33+4
[9]   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 [J].
王国鹏,何光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2) :55-58+100
[10]   高升油田高 3 块隔夹层特征及对稠油热采的影响 [J].
唐清山 ;
施晓蓉 .
特种油气藏, 1995, (01) :25-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