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11
作者
董贵能 [1 ]
姜在兴 [2 ]
张本琪 [3 ]
机构
[1]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术部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新近系; 馆上段; 三角洲; 相标志; 油气藏; 济阳坳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7.03.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石类型、颗粒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证实了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而不是单纯的河流相沉积。通过分析该区馆上段下部沉积相特征发现,在馆上段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该区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分析表明,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112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J].
盛文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4) :32-34+84
[2]   河流相储层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以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为例 [J].
隋淑玲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3) :12-14+82
[4]   济阳坳陷东部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 [J].
李东海 ;
姜在兴 ;
李继山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10-13+9
[5]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6]   孢粉沉积作用与PL19-3地区晚第三纪沉积环境的关系 [J].
龚胜利 ;
毕力刚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6) :20-24
[7]   济阳坳陷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特点分析 [J].
郭元岭 ;
赵乐强 ;
石红霞 ;
高磊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3) :33-36+15
[8]   埕岛油田浅层勘探开发程序及配套技术 [J].
刘鸿祥 ;
吕春宇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15-20
[9]   孤岛、孤东油田馆上段微相特征与剩余油分布 [J].
蔡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56-258
[10]   上第三系是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J].
龚再升 ;
王国纯 ;
贺清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3)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