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与场强模型的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空间场能测度

被引:16
作者
潘竟虎 [1 ]
刘莹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与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空间场能; 可达性; 场强模型; 结节性指数; 中国;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4.01.019
中图分类号
F129.9 [中国经济地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空间场能是区域中心城市借助区域联系通道带动腹地发展而产生的"势能差"的抽象表达,可有效刻画区域发展格局与空间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结节性指数,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累积耗费距离法、K阶数据场和ESDA等方法,综合测度了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达性与空间场能,并分别从省域、市域、县域等单元探讨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与南北场能差异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可达性条件不断改善,平均可达性时间从1991年的246.98min缩短为2010年的193.43min。空间场能显著增长且空间分异性显著,分布结构由单核向多极网络状形态转变。县域场能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场能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显著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依据场能分析结果,将全国划分为3个一级经济区和26个二级城市经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 [J].
关兴良 ;
方创琳 ;
罗奎 .
地理科学, 2012, 32 (09) :1055-1065
[2]   西北地区城市经济影响区与空间组织研究 [J].
宋佃星 ;
延军平 ;
裴博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2 (02) :318-322+333
[3]   基于场强模型的海西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影响腹地的空间格局 [J].
邱岳 ;
韦素琼 ;
陈进栋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795-803
[4]   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 [J].
丁洪建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3) :78-82
[5]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 [J].
蒋海兵 ;
徐建刚 ;
祁毅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87-1298
[6]   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 [J].
车冰清 ;
朱传耿 ;
杜艳 ;
沈正平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86-91
[7]   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5) :480-486
[8]   新疆城市经济区划分及影响范围 [J].
卢思佳 ;
张小雷 ;
雷军 ;
许科研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2) :300-305
[9]   经济空间场中的经济势能研究 [J].
黄慧丽 .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09, (09) :11-13
[10]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河南省城市影响区研究 [J].
吴国玺 ;
阎卫阳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1)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