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成气研究30年来勘探的重大进展

被引:52
作者
戴金星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 煤成气; 研究; 勘探; 进展; 碳同位素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煤成气理论在中国形成以来的30年间,不仅开辟了煤成气勘探的新领域,而且使煤成气探明储量从占全国气层气储量的十分之一提高到近十分之七;全国探明天然气储量从2264×108m3陡升为6.4×1012m3;天然气年产量从137.34×108m3提高到760×108m3;全国煤成气田(藏)从不足10个(除台湾省外)增加至124个;发现煤成气盆地从6个增长为11个。在概述中国煤成气勘探重大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现大量煤成气田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煤成气勘探的进展。根据大量烷烃气碳同位素数据科学地确定煤成气田,论证了某些天然气成因有争议的气田(靖边、柯克亚和阿克莫木气田)也属于煤成气田或以煤成气为主,并论证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中少量气藏(卧龙河、纳溪、合江气田)为油型气。
引用
收藏
页码:264 / 27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41]   煤成气研究促进中国天然气储量迅速增加 [J].
夏新宇 ;
秦胜飞 ;
卫延召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17-20
[42]   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混合气的实质 [J].
陈安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33-38
[43]   关于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 [J].
张水昌 ;
梁狄刚 ;
张大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2) :8-12
[4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气源对比 [J].
李剑 ;
谢增业 ;
李志生 ;
罗霞 ;
胡国艺 ;
宫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29-32+41
[45]   川西新场851井深部气藏形成机制研究——X851井高产工业气流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叶军 .
天然气工业, 2001, (04) :16-20+11
[46]   从塔里木盆地看中国海相生油问题 [J].
梁狄刚 ;
张水昌 ;
张宝民 ;
王飞宇 .
地学前缘, 2000, (04) :534-547
[47]   苯、甲苯碳同位素组成作为气源对比新指标的研究 [J].
蒋助生 ;
罗霞 ;
李志生 ;
张英 ;
潘贤庄 .
地球化学, 2000, (04) :410-415
[48]   四川盆地烃源体系与大中型气田形成 [J].
黄籍中 ;
陈盛吉 ;
宋家荣 ;
王兰生 ;
苟学敏 ;
王廷栋 ;
戴鸿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504-510
[4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气源判识和天然气成因类型 [J].
黄第藩 ;
熊传武 ;
杨俊杰 ;
徐正球 ;
王可仁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1-5+95
[50]   中亚煤成气聚集域形成及其源岩──中亚煤成气聚集域研究之一 [J].
戴金星 ;
何斌 ;
孙永祥 ;
李鹏举 ;
李先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3) :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