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油气控制作用

被引:27
作者
程晓敢 [1 ,2 ]
雷刚林 [3 ]
陈汉林 [1 ,2 ]
杜治利 [3 ]
廖林 [1 ,2 ]
罗俊成 [3 ]
师骏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浙江大学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西昆仑山前; 甫沙—克里阳地区; 新生代; 构造变形特征;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西昆仑山弧形构造带的东段,是研究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变形特征的关键区域。在详细地面地质调查和钻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近完成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甫沙—克里阳地区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自南向北由甫沙、柯克亚和固满—合什塔格3排构造带组成,其中甫沙构造带的结构特征在横向上有较大差异;3排构造带变形时间由南向北变新,冲断带表现为"前展式"的变形,同一排构造带的变形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区新生代总缩短量为54.5km,缩短率为35.9%;新生代构造变形对研究区的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甫沙构造带的深层构造是下一步最有利的勘探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凝析油气藏成因特征研究.[J].张敏;黄光辉;赵红静;王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 S2
[2]   塔西南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段性 [J].
李丹梅 ;
汤达祯 ;
邢卫新 ;
林文姬 ;
陶树 ;
张松航 .
地学前缘, 2008, (02) :178-185
[3]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J].
胡建中 ;
谭应佳 ;
张平 ;
张艳秋 .
地学前缘, 2008, (02) :222-231
[4]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J].
潘家伟 ;
李海兵 ;
Jerome Van Der Woerd ;
孙知明 ;
裴军令 ;
Laurie Barrier ;
司家亮 .
地质通报, 2007, (10) :1368-1379
[5]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隆升特征——来自西昆仑山前盆地的沉积学证据 [J].
司家亮 ;
李海兵 ;
Laurie BARRIER ;
Jerome VAN DER WOERD ;
孙知明 ;
裴军令 ;
潘家伟 .
地质通报, 2007, (10) :1356-1367
[6]   中国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J].
贾承造 ;
何登发 ;
石昕 ;
杨庚 ;
张朝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12-420
[7]   塔里木盆地西南前陆构造分段及其成因 [J].
曲国胜 ;
李亦纲 ;
李岩峰 ;
J.Canerot ;
陈新发 ;
尹军平 ;
陈新安 ;
张宁 ;
J.Deramon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3) :193-202
[8]   塔西南山前晚新生代构造生长地层与变形时代 [J].
刘胜 ;
汪新 ;
伍秀芳 ;
邱斌 .
石油学报, 2004, (05) :24-28
[9]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J].
伍秀芳 ;
刘胜 ;
汪新 ;
杨树锋 ;
顾雪梅 .
地质科学, 2004, (02) :260-271
[10]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宋岩 ;
王喜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