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对沼泽湿地土壤碳影响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江长胜 [1 ,2 ,3 ]
王跃思 [2 ]
郝庆菊 [1 ,3 ]
王定勇 [1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碳;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5.042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三江平原分布最广泛的两种自然沼泽湿地(毛果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以及不同利用类型土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碳含量主要受地表积水环境的控制,表现为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高于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总碳(TC)、有机碳(SOC)、无机碳(SIC)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为(258.4±81.9)g/kg,(203.7±62.4)g/kg,(54.7±19.4)g/kg和(4.8±0.85)g/kg,小叶章草甸土壤则分别为(99.4±24.2)g/kg,(81.4±24.5)g/kg,(17.9±9.8)g/kg和(2.4±0.27)g/kg。垦殖导致沼泽湿地土壤碳含量显著降低,土壤TC及SOC含量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递减,并与垦殖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沼泽湿地退化后,土壤碳含量降低,小叶章草甸退化为小叶章-杂类草草甸后土壤TC,SOC,SIC及DOC分别减少了71%,72%,67%和76%,毛果苔草沼泽退化为灌丛-杂类草草甸后则分别减少了69%,65%,83%和60%。"退耕还湿"能提高土壤中的碳含量,但增加速率较慢。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碳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沼泽湿地垦殖前后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J].
宋长春 ;
王毅勇 ;
阎百兴 ;
张金波 ;
娄彦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1) :88-92
[2]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J].
李颖 ;
张养贞 ;
张树文 .
地理科学, 2002, (06) :677-682
[3]   东北地区陆地碳循环平衡模拟分析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刘纪远 ;
李克让 ;
杨晓梅 .
地理学报, 2001, (04) :390-400
[4]   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地区主要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王艳芬 ;
陈佐忠 .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06) :66-72
[5]   内陆水—陆地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 [J].
尹澄清 .
生态学报, 1995, (03) :331-335
[6]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7]  
三江平原低产土壤与改良[M].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赵德林著, 1992
[8]  
Climatic influences on the leaching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upland UK moorland soils, investigated by a field manipulation experiment[J] . E. Tipping,C. Woof,E. Rigg.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1999 (1)
[9]  
Tropical deforestation and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J] . R. A. Houghton.Climatic Change . 1991 (1)
[10]  
Ecology in Agriculture. Leemans, R. Academic Pres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