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研究

被引:38
作者
地里拜尔.苏里坦
艾尼瓦尔.买买提
蔺娟
机构
[1]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关键词
土壤; 铁; 锰; 分布特征; 形态;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6.0030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铁、锰各种化学形态进行浸提。研究了土壤中有效铁、锰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土壤铁、锰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对铁、锰在土壤中存在形态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对铁、锰的植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铁的92.3%,其它形态含量均小于全量的8%。土壤锰主要是以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分别占全锰的49%和41.6%,其它形态含量均小于全量的10%。用二级出水灌溉处理可增加铁、锰的有效性,原污水灌溉不利于铁、锰的供应,土壤缺铁、锰的现象可通过施加一定量的铁盐和锰盐而得以改善。相关分析还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铁锰形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土壤的pH值、CaCO3含量、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态等对土壤铁、锰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铁的氧化物结合态对植物最为有效,锰的有机结合态对植物有效性贡献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铁、锰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J].
陈春宏 ;
张耀栋 ;
张春兰 ;
高祖民 .
土壤肥料, 1992, (06) :9-12
[2]   南京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 [J].
卢瑛 ;
龚子同 ;
张甘霖 .
环境化学, 2003, (02) :131-136
[3]   石灰性土壤中铁肥的形态转化及其供铁机理研究 [J].
刘文科 ;
杜连凤 ;
刘东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3) :344-348
[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实务手册[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喻林主编, 2002
[5]   土壤因子对植物缺铁失绿的影响 [J].
张凌云 ;
张宪法 ;
翟衡 .
土壤通报, 2002, (01) :74-77
[6]   茶园土壤pH值对茶叶从土壤中吸收锰的影响 [J].
谢忠雷 ;
董德明 ;
李忠华 ;
包国章 ;
杜尧国 ;
邱立民 .
地理科学, 2001, (03) :278-281
[7]   北京地区石灰性土壤对锰的吸附 [J].
童依平,李继云 .
环境科学进展, 1996, (05) :74-80
[8]   甘肃主要农业土壤中Cu、Zn、Mn、Fe的形态及有效性研究 [J].
邵煜庭 ;
甄清香 ;
刘世铎 .
土壤学报, 1995, (04) :423-429
[9]   不同耕作方式下石灰性土壤锰、铁形态的研究 [J].
吕世华,刘本洪,胡思农 .
土壤通报, 1995, (02) :70-72
[10]   黑土中几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J].
王连平 ;
张学询 ;
宋胜焕 .
生态学杂志, 1989, (06) :56-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