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7-9日淮河暴雨过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2
作者
陈莹
沈桐立
谭桂荣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
关键词
淮河暴雨; 切变线; 高低空急流; WR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7日-9日淮河流域强降雨过程,并通过WRF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0hPa环流形势的发展有利于波动不断向下游传播;东北冷涡横槽转竖,更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低空切变线、低涡是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加强,并与高空急流配合,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82 / 38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 [J].
矫梅燕 ;
金荣花 ;
齐丹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3) :257-264
[2]   “03.7”江淮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王欢 ;
周军 ;
雷娟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 (02) :32-38
[3]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 [J].
廖捷 ;
谈哲敏 .
气象学报, 2005, (05) :771-789
[4]   “99·6”梅雨锋暴雨低涡切变线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J].
隆霄 ;
程麟生 .
大气科学, 2004, (03) :342-356
[5]   非地转平衡流激发的重力惯性波对梅雨锋暴雨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J].
许小峰 ;
孙照渤 .
气象学报, 2003, (06) :655-660+790
[6]   影响江淮地区的西南涡中尺度结构特征 [J].
韦统健 ;
薛建军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6, (04) :71-78
[7]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