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建设

被引:10
作者
卢凌宇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战争; “对手”; 撒哈拉以南非洲; 国家建设; 国家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74 [];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查尔斯·蒂利总结了中世纪晚期西欧现代国家生成的历史经验,发现统治者为了应对或消灭国内外挑战者,被迫向境内的居民汲取财政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以税务、财政、信息和监督部门为主的官僚机构得到大力加强,进而带动整个国家机器实现全面扩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领土主权国家则是联合国体制下非殖民化运动的结果。二战之后,"国际对手"取代国际战争成为该地区广泛存在的国际冲突形式,但由于它无法对国家的生存形成足够强大的威胁,所以不会显著地影响这些国家的能力。在独立后的非洲国家,频繁的内战对民众的安全构成了现实和经常的威胁,反而有助于国家向社会汲取更多的资源。战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建设功能还受制于三个结构性因素,即族群政治、自然资源依赖和外来援助。它们不仅削弱了国家机构的权威和工作效率,而且让统治者认识不到深入渗透到社会汲取资源、强化国家机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对国家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作者对1975—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宏观数据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支持了绝大多数理论假设,发现自然资源依赖虽然显著地降低了国际对手对国家建设的作用,但同时显著地促进了国内对手的国家建设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 / 39+156 +156-157
页数:3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西方学者对非洲国家能力(1970—2012)的分析与解读 [J].
卢凌宇 .
国际政治研究, 2016, 37 (04) :102-126+5
[2]   从欧洲之内到欧洲之外:现代国家形成理论的演进 [J].
张孝芳 .
教学与研究, 2015, (08) :79-85
[3]  
战争对黑非洲国家建设的影响初探[J]. 卢凌宇.非洲研究. 2014(00)
[4]   认真对待“怨恨”: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发生 [J].
卢凌宇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11) :119-155+160
[5]   非洲发展大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J].
刘鸿武 .
国际问题研究, 2013, (02) :72-87
[6]   当代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困境与出路 [J].
罗建波 .
新远见, 2012, (10) :17-26
[7]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赵鼎新, 2011
[8]  
援助的死亡[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赞比亚) 莫约, 2010
[9]  
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蒂利 (Tilly, 2007
[10]  
动机与人格[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马斯洛,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