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的方法探讨

被引:11
作者
焦菊英 [1 ]
景可 [2 ]
李林育 [1 ]
王万忠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输沙量; 泥沙输移比; 侵蚀量; “层次类剔法”;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8.04.01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鉴于至今还没有一个有效获取流域侵蚀产沙量的方法,在分析悬移质泥沙与侵蚀泥沙之间的数量与粒配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却存在着难点,且主要表现在水文站数量不足与区域分布不均、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复杂与区域差异大、水文站输沙量观测记录起始时间不同步、及新技术应用存在时空条件的局限性。结合与侵蚀产沙和泥沙输移比相关的定性与定量指标,提出了应用输沙量推演流域侵蚀量的方法,即"层次类剔法",来计算与评估流域侵蚀量和泥沙输移比,具体的操作过程是首先制作一幅流域地貌类型地块图,然后是逐类型、逐类型地块的侵蚀量计算和沟道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判断,最终获取流域不同地块的侵蚀强度和流域泥沙输移比。本研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监测点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解决流域的泥沙问题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 [J].
胡刚 ;
伍永秋 ;
刘宝元 ;
郑秋红 ;
张永光 ;
刘洪鹄 .
地理学报, 2007, (11) :1165-1173
[2]   长江中上游土壤自然侵蚀量及其估算方法 [J].
景可 ;
张信宝 .
地理研究, 2007, (01) :67-74
[3]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自然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 [J].
张信宝 ;
文安邦 ;
张云奇 ;
汪阳春 ;
齐永青 ;
贺秀斌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1) :1-5
[4]   关于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J].
蔡强国 ;
刘纪根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3) :142-150
[5]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模型探讨 [J].
李钜 ;
章景可 ;
李凤新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48-55
[6]   黄河泥沙来源和地区分布 [J].
龚时旸 ;
熊贵枢 .
人民黄河, 1979, (01) :7-18
[7]  
景可,王万忠,郑粉莉著.中国土壤侵蚀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刘宝元等编著.土壤侵蚀预报模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  
王劲峰等著.中国自然灾害影响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0]  
钱宁,万兆惠 著.泥沙运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