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热带风暴背景下南昌暴雨的水汽来源及输送特征

被引:17
作者
许彬 [1 ]
熊秋芬 [2 ]
张玉婷 [3 ]
机构
[1] 江西省气候中心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3]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暴雨; 水汽; 轨迹; 南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6月22日南昌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利用HYSPLIT模式和6 h—次的NCEP 1°×1°再分析场资料模拟了大暴雨过程240 h气块的后向轨迹,并对中低层的轨迹进行了聚类分析,讨论了不同层次气块在移动过程中水汽的变化。结论:(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 hPa低槽前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中、南海海域有1508号热带风暴鲸鱼的背景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线及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高空200 hPa存在风向分流辐散,且南昌上空有位势不稳定层结等对流性降水特征。(2)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暴雨过程中水汽路径总体上可以归纳为6条,源自西北太平洋西部、位于1500 m以上的层次,占180条轨迹的46.7%;其次是从南海东部北上而来,位于3000 m以下的层次,占24.4%;还有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南部和云南南部等西南方向的通道,占11.7%;其他3条路径均不足9%。(3)对不同层次气块水汽含量的定量分析发现,源自西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东部近海面的气块水汽含量大,到达1500、500 m上空时比湿仍然较高,因而对暴雨的贡献大。南昌3000 m上空气块初始时来自西北太平洋中部相对干的空气,但到达南昌上空时水汽含量显著增大,对暴雨水汽输送贡献也较大。在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且南海有热带风暴存在的背景下,沿副热带高压底部偏东南或偏东气流导致的水汽输送对江南北部暴雨的发生非常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392 / 14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21]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J].
江志红 ;
梁卓然 ;
刘征宇 ;
朱云来 .
大气科学, 2011, 35 (02) :361-372
[22]   山东省远距离热带气旋暴雨研究 [J].
杨晓霞 ;
陈联寿 ;
刘诗军 ;
薛德强 ;
陈文选 .
气象学报, 2008, (02) :236-250
[23]   台风海棠远距离暴雨中尺度系统特征 [J].
李改琴 ;
梁海河 ;
王树文 ;
王运行 ;
张春云 ;
钟天华 .
气象, 2007, (08) :17-22+129
[24]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 [J].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672-681
[25]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张少林 ;
龚佃利 ;
陈晓红 ;
朱君鉴 .
气象, 2006, (04) :29-33
[26]   福建中南部台风远距离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 [J].
林毅 ;
刘铭 ;
蔡义勇 .
气象, 2005, (10) :68-71
[27]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暴雨特征的模拟研究 [J].
朱洪岩 ;
陈联寿 ;
徐祥德 .
大气科学, 2000, (05) :669-675
[28]   台风暴雨天气预报的现状和展望 [J].
刘还珠 .
气象, 1998, (07) :6-10+1
[29]   暴雨云团发展和低层风场的关系 [J].
金秀兰 .
气象, 1995, (01) :14-18
[30]   85年9号台风与辽宁特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 [J].
蒋尚城 ;
林楠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3) :35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