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七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特征研究

被引:23
作者
李孝权
李钏华
邓志爱
张欣强
庞杏林
刘俊华
陈守义
杨智聪
机构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细菌性; 食物中毒; 病原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31 [];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探讨广州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防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年-2006年本实验室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资料采用SPSS 11.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FGE对部分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七年共检测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124宗,致病菌阳性70宗(检出率56.45%)。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9月~10月发生频数最高。共检出12种病原菌,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4.25%)、副溶血性弧菌(28.57%)、沙门菌(18.57%)和溶藻弧菌(15.71%)。各菌对各类物品的污染情况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藻弧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以公用具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场所则以餐饮业最多(28.23%)、其次为幼儿园(19.35%)。食物中毒菌株的PFGE型别密切,环境株型别多样性明显。结论:应加强卫生教育和监管工作,以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622 / 624+627 +6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PCR与mini-VIDAS相结合快速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 [J].
吕均 ;
郑华英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07) :1705-1706
[2]   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研究进展 [J].
李庆山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02) :461-463
[3]   食源性疾病控制与餐饮食品安全管理 [J].
樊永祥 ;
刘秀梅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 (03) :170-175
[4]   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附视频 [J].
刘秀梅 ;
陈艳 ;
樊永祥 ;
王茂起 .
卫生研究, 2006, (02) :201-204
[5]   8类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状研究 [J].
巢国祥 ;
焦新安 ;
徐勤 ;
钱晓勤 ;
周丽萍 ;
周晓辉 ;
黄金林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 (05) :519-521
[6]   深圳市2001~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 [J].
邱亚群 ;
林一曼 ;
张倩 ;
朱高云 ;
黄新凤 .
中国热带医学, 2005, (03) :569-570
[7]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 A concern of seafood safety[J] . Yi-Cheng Su,Chengchu Liu.Food Microbiology . 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