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我国艾滋病歧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31
作者:
任海英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艾滋病(HIV/AIDS);
歧视;
污名;
偏见;
D O I:
10.13241/j.cnki.pmb.2009.01.062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4 ;
120402 ;
040203 ;
摘要:
本文描述了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的现状,指出我国主流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歧视,阐述了消除我国艾滋病歧视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艾滋病歧视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过程,指出我国艾滋病相关偏见和污名在艾滋病病毒流行前就已基本形成,而歧视则随着艾滋病的流行而确立和强化,并分析了刻板印象、自动化思维、锚定效应、错觉相关、认知归因错误、罗森塔尔效应、"恶有恶报"、认知失调、从众心理和非理性因素等强化艾滋病歧视顽固的社会心理因素。最后为逐步减少和消除我国艾滋病的反歧视"战争"制定了一组侧重于动员社会力量的战略和几个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战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6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