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态学研究与动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17
作者
杨玉慧
李义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分子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种群保护和恢复;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揭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新篇章。分子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生态学方法中的一些难题 ,如野外调查周期长、分辨率有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应用各种分子标记 (如 :RFLP、VNTR、RAPD、DNA测序等 )可以分析种群地理格局和异质种群动态、确定种群间的基因流、研究瓶颈效应对种群的影响以及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是指导物种保护和濒危种群的恢复所必需的。种或品系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解决形态分类中的模糊现象 ,确定基于遗传物质的谱系关系 ,还可以用来分析近缘种间杂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 ,选择保护地区。近年来引起重视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DNA变异分析可能会在研究种群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一系列种群特异性问题方面非常有用。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会有更多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得到解决 ,尤其是结合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应用多个分子标记对目标种群进行研究 ,所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 ,更有说服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青四大家鱼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 [J].
李思发 ;
吕国庆 ;
L.贝纳切兹 .
动物学报, 1998, (01) :83-94
[2]   形目8种鸟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J].
李庆伟 ;
林津 ;
文伟 ;
李文正 ;
曾养志 .
动物学报, 1998, (01) :95-102
[3]   中国林蛙的分子系统关系 [J].
江建平 ;
周开亚 .
动物学研究, 2001, (01) :27-32
[4]  
中国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志昂,张亚平主编, 1997
[5]   用RAPD标记检测六种蛇基因组DNA多态性 [J].
王义权 ;
周开亚 ;
秦树臻 .
动物学报, 1996, (02) :172-181
[6]   中国两性生殖卤虫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及分类地位 [J].
侯林 ;
蔡含筠 ;
邹向阳 ;
杨光 .
动物学报, 1997, (02) :73-80
[7]   中国水域江豚种群遗传变异的研究 [J].
杨光 ;
周开亚 .
动物学报, 1997, (04) :76-84
[8]   系统发育多样性测度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J].
李义明 .
生物多样性, 1998, (01)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