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43
作者
束青林 [1 ]
郭迎春 [2 ]
孙志刚 [2 ]
丛国林 [1 ]
徐永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中心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孔喉特征; 渗流机理; 地应力预测; 适配井网开发; 复合增注;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6.05.009
中图分类号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胜利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孔喉细小,开发中存在单井液量低、有效驱替难、技术经济井距难以确定等问题,为此,从微观和宏观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化了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建立了有效渗流能力评价方法,发展完善了提高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的新方法和相控地应力预测技术,形成了以储层改造完井适配井网技术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恒速压汞和微管实验研究发现,喉道的大小和分布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有效渗透能力的主控因素;特低渗透油藏存在边界层,从而减小了有效流动半径,增大了渗流阻力。通过攻关集成配套技术和应用,整体开发水平得以提高,相控非均质地应力预测技术得到的地应力与井点测量结果误差在5°之内,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建成产能为144.3×104t,径向水射流井网适配技术使纯17-1块采收率提高了7.0%,复合增注技术使滨425块沙四段油藏单元平均单井增产液量为3.3 t/d,实现了特低渗透储量的高效开发。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M].毕义泉.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2]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李道品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效果影响因素 [J].
祝仰文 ;
孟红丽 ;
马宝东 ;
施雷庭 ;
刘丽娟 ;
叶仲斌 ;
罗平亚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6, 23 (01) :74-78
[4]   渤南油田四区沙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范瑞峰 ;
董春梅 ;
吴鹏 ;
祝鹏 ;
曲丽丽 ;
邢新亚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4) :64-68
[5]   低渗透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对油水渗流特征的影响 [J].
杜玉山 ;
杨勇 ;
郭迎春 ;
房会春 ;
胡罡 ;
田选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3) :72-76+2
[6]   低渗透油藏渗流物理特征的几点新认识 [J].
计秉玉 ;
赵宇 ;
宋考平 ;
许关利 .
石油实验地质, 2015, 37 (02) :129-133+149
[7]   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J].
刘江涛 ;
邓大伟 ;
廖东良 ;
赵文杰 ;
王卫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1) :42-46
[8]   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J].
项琳娜 ;
吴远坤 ;
汪国辉 ;
王春红 ;
孙爱艳 .
特种油气藏, 2014, 21 (06) :138-140+148
[9]   特低渗透应力敏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 [J].
王欢 ;
廖新维 ;
赵晓亮 ;
李蒙蒙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 33 (02) :73-76
[10]   微尺度下的非线性渗流特征 [J].
李洋 ;
雷群 ;
刘先贵 ;
萧汉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33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