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33
作者
贾小乐 [1 ]
何登发 [1 ]
童晓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关键词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 大油气田; 含油气系统;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该盆地大油气田的研究将丰富前陆盆地石油地质学理论,也可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以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已发现的60个大油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油气田逐个进行解剖,探讨了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别规律。研究表明,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油气源主要为下志留统Gahkum组、下白垩统Garau组和中白垩统Kazhdumi组及古新统—始新统Pabdeh组,主要储集于渐新统—下中新统Asmari组石灰岩、中白垩统阿尔布阶—土伦阶Bangestan群石灰岩、三叠系Dashtak组和Kangan组石灰岩及二叠系Dalan组石灰岩中,受中新统Gachsaran组蒸发岩系及上白垩统Gurpi组泥岩等封盖,在褶皱背斜圈闭中聚集成藏。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在1960—1979年间有较大发现,主要富集于中生界和新生界,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多数埋深小于3km,储量小于1×1010bbl。影响大油气田分布的控制因素包括: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盆前的演化历史,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热演化和展布,储层有利的储集条件,优质的区域和直接盖层,以及新近纪的造山运动和褶皱作用形成的有利油气聚集的褶皱背斜圈闭和有利油气垂向运移的裂缝通道。这些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区域和聚集层位。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全球大油气田分布特征 [J].
贾小乐 ;
何登发 ;
童晓光 ;
王兆明 .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 (03) :1-7+6
[2]   北海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J].
刘政 ;
何登发 ;
童晓光 ;
杜鹏 ;
李涤 .
中国石油勘探, 2011, 16 (03) :31-43+7
[3]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初探 [J].
白国平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8-32+38
[4]   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J].
范嘉松 .
地学前缘, 2005, (03) :23-30
[5]  
中东油气区油气地质特征[M]. 中国石化出版社 , 白国平, 2007
[6]  
世界石油勘探开发图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童晓光, 2004
[7]  
Detachment folding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Zagros fold-belt (Iran): salt mobility, multiple detachments and late basement control[J] . Shahram Sherkati,Matteo Molinaro,Dominique Frizon de Lamotte,Jean Letouzey.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 200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