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气量和渗透率耦合作用对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的控制

被引:71
作者
宋岩 [1 ,2 ]
柳少波 [1 ]
琚宜文 [3 ]
洪峰 [1 ]
姜林 [1 ]
马行陟 [1 ]
卫明明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 含气量; 渗透率; 耦合作用; 富集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层气的产量主要来自含煤盆地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但目前对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的控制因素、形成机制与模式认识不清,制约了煤层气的勘探和工业化进程。通过对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淮北地区煤层气富集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的耦合作用是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的机制。煤层的含气量受水动力条件和煤层顶、底板条件的影响;变质程度、构造变形和地应力是控制渗透率大小的关键因素。在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和物理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2种中高煤阶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形成模式,即斜坡区含气量和渗透率优势叠合富集模式和脆韧性叠加带煤层气富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17 / 4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的差异性 [J].
宋岩 ;
柳少波 ;
赵孟军 ;
洪峰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2) :47-53+126
[2]   华北盆山演化对深部煤与煤层气赋存的制约 [J].
琚宜文 ;
卫明明 ;
薛传东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03) :390-398
[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韩城地区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马行陟 ;
宋岩 ;
柳少波 ;
白振华 ;
郑永平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04) :17-20+122
[4]   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J].
李五忠 ;
陈刚 ;
孙斌 ;
孙粉锦 ;
赵庆波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2) :352-360
[5]   大宁-吉县地区地应力场对高渗区的控制 [J].
陈刚 ;
赵庆波 ;
李五忠 ;
孙斌 ;
孙钦平 ;
田文广 .
中国煤层气, 2009, 6 (03) :15-20
[6]   中国煤层气成藏的两大关键地质因素 [J].
宋岩 ;
秦胜飞 ;
赵孟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545-553
[7]   沁水盆地盖层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J].
洪峰 ;
宋岩 ;
赵孟军 ;
柳少波 ;
秦胜飞 ;
傅国友 .
天然气工业, 2005, (12) :34-36+14
[8]   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分布特征 [J].
孙斌 ;
王宪花 ;
陈彩虹 ;
张继东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17-20+144
[9]   煤层渗透率影响因素综述与分析 [J].
李培超 ;
孔祥言 ;
曾清红 ;
卢德唐 .
天然气工业, 2002, (05) :45-49+8
[10]   淮南地区煤储层含气性总体特征 [J].
徐磊 ;
张华 ;
桑树勋 ;
范炳恒 .
中国煤田地质, 2002, (02)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