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的差异性

被引:26
作者
宋岩 [1 ,2 ]
柳少波 [1 ]
赵孟军 [1 ]
洪峰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煤层气; 常规天然气; 气藏形成; 差异; 地球化学特征; 储集层特征; 气体赋存形式; 成藏过程及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弄清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的异同处,给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对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气体赋存形式、成藏过程及机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的差异性:①煤层气以甲烷为主且成分简单,而常规天然气成分相对复杂;②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储集于煤岩微孔和过渡孔的表面,常规天然气以游离态存在于储层孔隙或裂缝中;③煤层气藏均经历了晚期抬升过程,后期保存条件好坏是能否成藏的关键,常规天然气成藏经历了生烃、运聚和保存与破坏演化过程,天然气形成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地质作用的最佳时空匹配是成藏的关键;④煤层气的聚集受水势、压力的控制,往往具有向斜富集的特征,而常规天然气聚集受气势的控制,往往具有背斜或高部位富集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126 +1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J].
戴金星 ;
邹才能 ;
陶士振 ;
刘全有 ;
周庆华 ;
胡安平 ;
杨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73-484
[2]   流动的地下水对煤层含气性的破坏机理 [J].
秦胜飞 ;
宋岩 ;
唐修义 ;
傅国友 .
科学通报, 2005, (S1) :99-104
[3]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odel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J]. SU Xianbo, LIN Xiaoying, SONG Yan and ZHAO Mengjun Henan University of the Sciences, Jiaozuo, Henan 454000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4(03)
[4]   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及其资源意义 [J].
张小军 ;
陶明信 ;
王万春 ;
段毅 ;
史宝光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2) :166-171
[5]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J].
方爱民 ;
侯泉林 ;
雷家锦 ;
李继亮 ;
杨陆武 ;
胡爱梅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78-384
[6]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J].
秦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39-358
[7]   天然气地学研究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大幅度增长 [J].
戴金星 ;
夏新宇 ;
洪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5) :357-365+350
[8]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 [J].
高波 ;
陶明信 ;
张建博 ;
张晓宝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3) :14-17
[9]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机制研究 [J].
叶建平 ;
武强 ;
叶贵钧 ;
陈春琳 ;
岳巍 ;
李红柱 ;
翟振荣 .
地质论评, 2002, (03) :319-323
[10]   煤层气运移产出气水固三相耦合模型 [J].
骆祖江 ;
叶建平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2001, (04) :34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