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996年南海中部海洋沉降颗粒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被引:19
作者
陈荣华 [1 ]
郑玉龙 [1 ]
WIESNER M G [2 ]
金海燕 [1 ]
赵庆英 [1 ]
郑连福 [3 ]
成鑫荣 [4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汉堡大学生物化学和海洋化学研究所
[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4]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通量; 季风; 季节和年际变化; 稳定同位素; 南海中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通过对南海中部1993~1996年获得的浅层和深层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样品分析,发现了稳定同位素值、颗粒总通量、碳酸盐、生物蛋白石、有机碳、表层初级生产力、浮游有孔虫总通量和属种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通量都是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出现高值,在季风转向期出现低值.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ruber,Globigerinita glutinata,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等种的通量和相对百分含量也是在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盛行期都出现高值,但Globigerina bulloides,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等种则在东北季风盛行期出现高值.分析还发现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和Globorotalia menardii等种的通量和百分含量以及有孔虫总通量和碳酸盐通量等从1993到1996年存在下降趋势,而Globiger-ina.bulloides和Globigerinita glutinata的通量和百分含量以及生物蛋白石通量等在该期间显示为上升趋势.浅层捕获器样品中的碳酸盐和有机碳的通量比深层的高.研究表明海洋沉降通量和浮游有孔虫属种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主要受与东亚季风相关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海洋水文条件变化所控制,深层捕获器样品中的碳酸盐和有机碳的通量低应与碳酸盐溶解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南海中部深水中位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数字模拟——垂直扩散-对流模式 [J].
李绪录 ;
詹进源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1) :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