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基于分解TW指数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9
作者
王成城
李红梅
韦守明
机构
[1]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创新能力; 极化效应; 极化贡献度; TW指数;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7.08.012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 ;
摘要
以安徽省16地市连续6年的数据,运用分解后的TW指数进行测算,开创性提出"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城市贡献度",并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结论认为:安徽省各地市创新能力呈"双核"分布,各城市对区域创新极化贡献度呈"工"字形分布,区域内创新能力高或低的城市并不一定对整体区域的创新极化有重要推动或拉低作用,缓解极化效应以创新能力居中的城市为重点,城市贡献度能更为精确地甄别区域创新极化效应的产生原因;此外,安徽省各城市的创新极化贡献度具有空间负相关特征,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合肥、芜湖、池州组成了安徽省的创新极化中心,皖南创新极化贡献度分布具有交错性,皖北缺少创新增长极,安徽省创新极化贡献度由空间离散向空间集聚演变。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区域协同发展下创新资源集聚路径和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J].
严建援 ;
甄杰 ;
董坤祥 ;
杨银厂 .
华东经济管理, 2016, 30 (07) :1-7+193
[2]   创新集聚与溢出、空间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 [J].
高丽娜 ;
朱舜 ;
李洁 .
华东经济管理, 2016, 30 (05) :81-85
[3]   城郊失地农民收入“极化”及深层原因分析 [J].
赵翠霞 ;
李岩 ;
兰庆高 .
农村经济, 2015, (04) :54-59
[4]   基于空间效应的我国信息产业效率演进的时空特征研究 [J].
李文亮 ;
于长钺 ;
许正中 .
情报科学 , 2015, (04) :9-12
[5]   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研究 [J].
孙蕾 ;
常天骄 ;
郭全毓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03) :123-132+155
[6]   中国省域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分析 [J].
赵彦云 ;
扈瑞鹏 .
消费经济, 2014, 30 (01) :15-22
[7]   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格局分析——兼论省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 [J].
许吉黎 ;
韩玉刚 ;
杨显明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 32 (05) :51-56
[8]   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及预测 [J].
杜鹏程 ;
李敏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7 (04) :149-156
[9]   上海都市圈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J].
金凤花 ;
余光胜 .
科技管理研究, 2013, 33 (12) :13-16
[10]   都市圈创新能力极化发展实证研究 [J].
金凤花 ;
富立友 ;
钟伟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0 (10)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