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吾拉勒山奴拉赛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贺 [1 ]
刘敏 [2 ]
赵军 [3 ,4 ]
朱维娜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八支队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矿;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奴拉赛; 阿吾拉勒;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2.05.010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阿吾拉勒铜矿成矿带是西天山重要的铜矿产地,奴拉赛铜矿床是成矿带内典型的铜矿床。在对奴拉赛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07~332℃,盐度介于0.7%19.5%,密度范围是0.94 g/cm3~1.13 g/cm3。矿石中金属硫化物δ34SV-CDT变化范围较大,在-4.1‰+8.5‰之间;重晶石δ34SV-CDT在+13.9‰+17.0‰之间。矿石中方解石的δ18OSMOW变化于+12.6‰+16.3‰,δ13CV-PDB在-10.1‰-2.3‰之间。认为奴拉赛铜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成因,而非次生富集成矿,成矿过程为一期多阶段。流体混合是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随着热液的演化,温度降低和氧逸度升高等多种因素耦合导致铜-硫络合物失稳而在断裂构造中沉淀出大量铜矿物。奴拉赛铜矿床与莫斯早特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关,推测莫斯早特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主要物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087 / 110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新疆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J].
冯京 ;
徐仕琪 ;
赵青 ;
兰险 .
新疆地质, 2010, 28 (01) :43-51
[2]   新疆西天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地层系统及其构造演化 [J].
左国朝 ;
张作衡 ;
王志良 ;
刘敏 ;
王龙生 .
地质论评, 2008, (06) :748-767
[3]   新疆西天山尼勒克地区铜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J].
肖晓林 ;
楼法生 ;
吴新华 .
新疆地质, 2008, (02) :142-146
[4]   阿吾拉勒山主要矿产分布规律 [J].
刘凤鸣 .
新疆有色金属, 2007, (S1) :7-9
[5]   新疆伊犁晚古生代裂谷陆相火山岩型铜(银)矿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前景——以阿吾拉勒地区为例 [J].
田薇 .
矿产与地质, 2006, (03) :237-242
[6]   新疆伊宁盆地尼勒克地区二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J].
宋志瑞 ;
肖晓林 ;
罗春林 ;
吴明仁 ;
凌联海 ;
程春华 .
新疆地质, 2005, (04) :334-338
[7]   西天山古生代铜金多金属矿床类型、特征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 [J].
王志良 ;
毛景文 ;
张作衡 ;
左国朝 ;
王龙生 .
地质学报, 2004, (06) :836-847
[8]   西天山阿吾拉勒二叠纪陆相长英质火山岩铜银矿矿床模式 [J].
任秉琛 ;
邬介人 .
西北地质, 2004, (03) :51-55
[9]   新疆西天山莫斯早特石英钠长斑岩铜矿床——一个与埃达克质岩石有关的铜矿实例 [J].
赵振华 ;
熊小林 ;
王强 ;
白正华 ;
梅厚均 .
岩石学报, 2004, (02) :249-258
[10]   云南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J].
刘家军 ;
何明勤 ;
李志明 ;
刘玉平 ;
李朝阳 ;
张乾 ;
杨伟光 ;
杨爱平 .
矿床地质, 2004,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