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5年西藏飞蝗潜在分布的变化

被引:7
作者
封传红 [1 ,2 ]
单绪南 [3 ]
郭聪 [1 ]
罗林明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西藏飞蝗; 青藏高原; 潜在分布; 气候变暖; 有效积温;
D O I
10.16380/j.kcxb.2011.06.007
中图分类号
S433.2 [直翅目害虫]; Q968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青藏高原是气候变暖的敏感地区,温度是影响青藏高原昆虫分布的重要因素。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地物种的蝗虫,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对高原升温的反应就是获得的有效积温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为了准确估计西藏飞蝗发生面积,以期为西藏飞蝗监测、预警及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961-2005年90个高原气象站点地面温度资料计算了西藏飞蝗的有效积温(accumulated degree-days,ADD),建立了1961-2005年有效积温与地理位置的模型;并根据这些模型利用GIS技术,计算了各年西藏飞蝗的潜在分布面积(area of potential distribution,APD)。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能明显增加西藏飞蝗获得的有效积温,西藏飞蝗的分布主要沿高原河谷分布。1961-2005年,西藏飞蝗平均潜在分布面积为91081km2,约占高原面积3%;次热年1998年西藏飞蝗的潜在分布面积最大,达142988km2,是最冷年1968年的1.9倍。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飞蝗潜在发生面积与年平均地面温度显著相关。趋势线分析表明:45年间青藏高原每年平均增温0.0301℃,而西藏飞蝗潜在发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504.38km2,两者之比为16756.8,温度的增加能够引起西藏飞蝗潜在分布面积大幅上升。本文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生态的影响提供了事例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94 / 7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温度对四川省甘孜州西藏飞蝗分布的影响 [J].
封传红 ;
王思忠 ;
蒋凡 ;
杨刚 ;
游超 ;
李庆 ;
张敏 ;
罗林明 .
植物保护, 2008, (01) :67-71
[2]   西藏飞蝗各发育阶段的耐寒性 [J].
王思忠 ;
李庆 ;
封传红 ;
张敏 ;
蒋凡 ;
杨刚 ;
罗林明 .
昆虫知识, 2007, (06) :896-897
[3]  
Response of Vegeta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Global Warming[J]. XU Weixin1, 2, 3, LIU Xiaodong1 (1.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 710075, China;2.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810001, China;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02)
[4]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J].
周宁芳 ;
秦宁生 ;
屠其璞 ;
李栋梁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344-349
[5]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J].
吴绍洪 ;
尹云鹤 ;
郑度 ;
杨勤业 .
地理学报, 2005, (01) :3-11
[6]   积温数据栅格化方法的实验 [J].
廖顺宝 ;
李泽辉 .
地理研究, 2004, (05) :633-640
[7]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J].
李新 ;
程国栋 ;
卢玲 .
高原气象, 2003, (06) :565-573
[8]   蝗虫生态种及其指示意义的探讨 [J].
陈永林 .
生态学报, 2001, (01) :156-158
[9]   西藏飞蝗发生动态的历史例证及其猖獗的预测(英文) [J].
陈永林 ;
张德二 .
Entomologia Sinica, 1999, (02) :135-145
[10]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近30年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J].
刘晓东 ;
侯萍 .
高原气象, 1998, (03)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