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床面形态判别方法探讨

被引:14
作者
张原锋 [1 ]
申冠卿 [1 ]
Verbanck M A [2 ]
机构
[1]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动床阻力; 床面形态; 沙纹; 沙垄; 判别方法;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2.01.002
中图分类号
TV133 [河渠水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床面形态控制数理论,结合已有水槽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床面形态控制数与不同床面形态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包括沙粒弗劳德数及相对水深(水深与泥沙中值粒径之比,下同)的床面形态参数,论述了简化床面形态控制数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研究了床面形态控制数与床面形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适用性;结合黄河下游床面形态运动特征,建立了床面形态判别方法。研究认为床面形态控制数能够反映高、低能态区的水流阻力特征;床面形态控制数与床面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既适用于室内水槽试验也适用于天然河流;建立的黄河下游床面形态判别方法,得到了野外实测资料的初步检验,能够用于黄河下游不同能态区床面形态的判别。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非对称不规则沙纹床面流动稳定性特征的理论研究 [J].
徐海珏 ;
白玉川 .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0, 40 (04) :448-461
[2]   浅水流动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J].
M.ASIM ;
王龙 ;
李丹勋 ;
王兴奎 .
水科学进展, 2008, (03) :378-382
[3]   浅水非线性波作用下沙纹床面底层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J].
程永舟 ;
王永学 ;
蒋昌波 ;
陈纯 .
水科学进展, 2007, (06) :801-806
[4]   黄河洪水的非恒定性对输沙及河床冲淤的影响 [J].
齐璞 ;
孙赞盈 ;
侯起秀 ;
彭红 .
水利学报, 2005, (06) :637-643
[5]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河床床面形态预测模型 [J].
张慧 ;
张政权 ;
吴志广 ;
王学成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 (06) :19-22
[6]   床面形态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J].
黄才安 ;
王进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2, (01) :51-56
[7]   黄河下游河道阻力与输沙特性的研究 [J].
秦荣昱,刘淑杰,王崇浩 .
泥沙研究, 1995, (04) :10-18
[8]   冲积河渠床面阻力试验研究 [J].
王士强 .
水利学报, 1990, (12) :18-29
[9]  
黄河下游河床演变[M]. 科学出版社 , 钱宁, 1965
[10]  
A new closure methodology for 1D fully coupled models of mobile-bed alluvial hydraulics: application to silt transport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J] . N. HUYBRECHTS,Y.F ZHANG,M.A. VERBANC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 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