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新前兆信号:冬季南极涛动

被引:13
作者
高辉
刘芸芸
王永光
李维京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中南半岛; 南海; 南极涛动;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亚洲夏季风最早于5月上旬和中旬分别在中南半岛和南海爆发.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其爆发早晚的前兆信号最早可追溯至冬季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即南极涛动.冬季南极涛动偏强会造成初春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带偏强,低纬地区赤道辐合带加深,从而使南半球中纬度和热带地区的气压梯度力加大,促使3~4月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较早建立并偏强.受科氏力作用,索马里急流增强并越过赤道后,赤道印度洋西风也偏强,有利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低层辐合的加强和对流的活跃,并使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且较早东撤出南海,造成亚洲夏季风爆发偏早.反之,当冬季南极涛动偏弱时,南半球副热带和热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偏小,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弱,赤道印度洋西风也偏弱,孟加拉湾和南海对流偏弱,南海上空副高偏强且东撤时间偏晚,亚洲夏季风爆发偏晚.这一结果在过去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延了基于南半球大气环流信号预测亚洲夏季风的时效,并可作为一个新的前兆信号在业务中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16 / 35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Possible Impact of the Boreal Spring Antarctic Oscillation on the North American Summer Monsoon[J]. SUN Jian-Qi Nansen-Zhu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re,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029,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04)
[2]   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物理统计预测模型 [J].
范可 ;
王会军 ;
Choi YoungJean .
科学通报, 2007, (24) :2900-2905
[3]   异常弱的南极涛动和2006年我国春季沙尘气候形势 [J].
范可 ;
王会军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4) :475-480
[4]   南极涛动异常及其对冬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J].
范可 ;
王会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397-403
[5]   南极涛动异常与2006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势预测 [J].
范可 ;
王会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3) :383-384
[6]   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影响 [J].
范可 ;
王会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4) :385-391
[7]   南海季风试验与东亚夏季风 [J].
丁一汇 ;
李崇银 ;
何金海 ;
陈隆勋 ;
甘子钧 ;
钱永甫 ;
阎俊岳 ;
王东晓 ;
施平 ;
方文东 ;
许建平 ;
李立 .
气象学报, 2004, (05) :561-586
[8]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J].
薛峰 ;
王会军 ;
何金海 .
科学通报, 2003, (03) :287-291
[9]   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半球间水汽输送和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J].
王会军 ;
薛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1) :18-25
[10]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与季节突变 Ⅲ.气候平均情况[J]. 薛 峰,林一骅,曾庆存.大气科学.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