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实现京都减排目标的原因分析

被引:5
作者
李蓓蓓 [1 ]
殷培红 [2 ]
方修琦 [1 ]
杨小明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减排; 京都目标; 德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德国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1990年下降超过了21%,提前达到其京都减排目标,并且在主要领域均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从温室气体种类来看,1990年-2007年德国CO2排放下降了19%,非CO2减排率达到36%;从部门来看,能源领域减排率为22%,国民经济非基础性行业能耗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是能源领域最主要的减排途径,其次是废弃物领域,其减排总量与能源工业部门相当,减排率高达72%。总结德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主要原因有:东西德统一促进环境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助力排放控制,能源结构转变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价格调控能源领域的减排。由此得到三点启示:减排起算时间点对德国实现京都减排率计算意义重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尽量避免对经济的冲击,要重视CH4和N2O等非CO2温室气体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588 / 5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德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J].
曹明德 ;
李玉梅 .
法学评论, 2010, 28 (04) :104-110
[2]   英美德低碳政策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J].
刘冰洁 .
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9) :193-194
[3]   德国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政策与法律措施探析 [J].
廖建凯 .
德国研究, 2010, 25 (02) :27-34+79
[4]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J].
葛全胜 ;
方修琦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25 (01) :32-40
[5]   德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立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罗涛 .
中外能源, 2010, 15 (01) :34-45
[6]   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2) :1659-1671
[7]   附件一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其履约进展 [J].
向亮 ;
高庆先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6) :382-388
[8]   应对国际CO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 [J].
刘燕华 ;
葛全胜 ;
何凡能 ;
程邦波 .
地理学报, 2008, (07) :675-682
[9]   德国节能减排的经验及启示 [J].
张炜 ;
樊瑛 .
国际经济合作, 2008, (03) :64-68
[10]   德国能源政策浅析 [J].
徐纪贵 .
德国研究, 2003, (03) :24-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