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结型社会组织、行政型社会组织到治理型社会组织——1949年以来社会组织的变迁历史

被引:15
作者
罗婧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变迁; 中国特色; 治理;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951
中图分类号
C912.2 [社会团体];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我国社会组织的运行逻辑深刻展现了社会结构的变迁。1949年至今,我国的社会组织呈现出三个形态,即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1949年—1956年)的团结型社会组织,再到改革开放前(1956年—1978年)的行政型社会组织,以及经过多重探索之后(1978年—2012年),形成的治理型社会组织(2012年—今)。这三个形态逐步革新又相互继承:治理型社会组织是当前社会组织运行的主导形态,而团结型社会组织与行政型社会组织的运行逻辑仍在一定程度上与之并存。这显示出国家、市场、社会在整合的前提下合作或交融,共同构成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新时代以来,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助推社会信任的建立,这就要进一步探究我国社会组织的本土特色。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206+212 +21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J].
郁建兴 ;
任杰 .
学术月刊, 2018, 50 (12) :64-74
[2]   从政府主导走向多元联动:“一带一路”的实践逻辑与深化策略 [J].
盛垒 ;
权衡 .
学术月刊, 2018, 50 (04) :46-57
[3]   1958年前后上海石库门里弄社区的城市改造 [J].
刘刚 .
新建筑, 2017, (06) :30-34
[4]   基层多元共治的路径选择:动员、补位,还是重构?——以巫溪、肃宁、彭州为例 [J].
王天夫 ;
罗婧 .
河北学刊, 2017, 37 (02) :177-183
[5]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J].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46-164+206
[6]   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理论视角与经验研究 [J].
纪莺莺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5) :219-241+246
[7]   我国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和未来 [J].
李培林 .
社会, 2013, 33 (03) :1-10
[8]   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 [J].
王诗宗 ;
宋程成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5) :50-66+205
[9]   “社会组织”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J].
张海军 .
社团管理研究, 2012, (12) :31-32
[10]   “共有地”的制度发明 [J].
张佩国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204-22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