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I)——模型的建立与灵敏度分析

被引:11
作者
黄耀 [1 ]
[2 ]
张稳 [1 ]
于永强 [1 ]
王平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农业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模拟模型; 灵敏度分析; 碳循环;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4 [农业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以业已建成的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C-)。CropC-的模拟对象为占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氮素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灵敏度分析表明,在输入参数变化±10%时,CropC-对6个主要输入参数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土壤全氮含量>施氮量>降水。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降低作物净初级生产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80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水稻栽培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高亮之等[编著], 1992
[12]  
作物生理学导论[M].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郑丕尧主编, 1992
[13]  
中国农业物候图集[M]. 科学出版社 , 张福春等 编著, 1987
[14]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M]. 农业出版社 , 程纯枢 主编, 1986
[15]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 1984
[16]  
中国地表面辐射平衡与热量平衡[M]. 科学出版社 , 高国栋, 1982
[17]   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J].
毕远林 .
大豆科学, 1999, (04) :331-335
[18]   南疆地区高产棉花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简报) [J].
徐邦发 ;
杨培言 ;
徐雅丽 ;
张学军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 (02) :108-111
[19]   CO2浓度倍增对大豆叶片和总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J].
郭建平,高素华,白月明,温民,王春乙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S1) :62-68
[20]   夏玉米氮、磷、钾积累和分配态势研究 [J].
佟屏亚 ;
凌碧莹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4, (02) :65-69